荊門本地新聞生活信息門戶網站!

                        鐘祥市 京山市 東寶區 掇刀高新區 沙洋縣 漳河區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荊門生活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財經 > 要聞

                        閃電出手聯袂出擊 A股年內回購額已超越2023年

                        時間:2024-06-21人氣: 作者: 荊門生活網





                          股票回購和增持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今年以來,多家A股上市公司閃電出手,集中宣布回購,多路資金聯袂出擊,掀起多輪回購潮,且擬回購金額遠超以往。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6月20日,共有1583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回購公告,回購金額合計955.49億元,超過2023年全年的914.15億元。分月份看,2月僅有15個交易日,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就達到263.97億元,為年內最高。

                          全年回購金額可望創新高

                          在已完成回購中,目前5家上市公司年內回購金額在10億元以上,藥明康德、三安光電分別以20億元、19.9億元的累計回購金額名列前茅。寧德時代、九安醫療、順豐控股的累計回購金額分別為11.37億元、11.02億元、10.7億元。

                          將時間線拉長看,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在2019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20年回購金額顯著下滑;2021年市場出現大幅反彈,并達到頂峰,回購金額升至1211.59億元;2022年和2023年上市公司回購平穩小幅下降。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顯著增長,全年A股回購金額有望突破歷史高位,創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呈現震蕩走勢,但進行回購的公司數量保持穩步增長。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回購數量從2020年全年的894家增長到今年至今的1583家。從公司規???,今年宣布回購的1583家上市公司中,總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小盤股占比53.44%。而在2020年,這一比例僅為37.58%。小盤股參與市值管理的積極性明顯增加。

                          上市公司股東、高管增持自家股票的意愿同樣高漲。截至6月20日,A股共有342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高管拋出增持預案,已較去年同期的131家實現翻倍。

                          除發布增持預案外,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還可以在盤后披露信息中看到。

                          以變動截止日期計算,2024年至今共有738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或高管在二級市場凈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占總數的五成以上。

                          從凈增持金額看,東方盛虹、江蘇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5股年內股東高管凈增持金額超過10億元。除東方盛虹外,凈增持金額在10億元以上上市公司均屬于銀行板塊,3家國有大型銀行由中央匯金出手增持。

                          從增持金額看,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增持金額實現逐年增長,由2019年的821.3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149.3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8.76%,重要股東增持積極性逐年上升。

                          回購制度日趨完善

                          回顧A股歷史。隨著上市公司回購制度日趨完善,上市公司回購規模也出現顯著增長。

                          在2005年以前,股份回購被嚴格限制,僅在為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及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時,才能實施回購。

                          自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開始,股票回購規則逐步放松。2013年,監管層開始鼓勵上市公司回購。

                          2015年,證監會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鼓勵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再次修訂,對股票回購有關的條款進行全面修改,在股份回購條件、股份回購的決策程序、庫存股制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此次修改對A股市場回購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上市公司回購金額由2017年的7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97億元,A股市場回購制度逐漸走向成熟。

                          2023年12月,證監會修訂發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對已有的回購適用條件進行放寬,降低觸發門檻,同時取消禁止回購窗口期的規定,減少回購區間限制,適度放寬上市公司回購的基本條件,由“上市滿一年”調整為“上市滿六個月”,滿足新上市公司回購需求。此次政策發布開啟了本輪“回購潮”,上市公司回購力度、參與家數明顯增加。

                          上市公司回購二級市場股票,主要出于市值管理、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盈利補償、股權激勵注銷等目的。

                          近5年,上市公司以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進行回購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20年的3.3%提升至2024年的41.9%;出于市值管理而回購的占比也有所增加,2024年內為8.5%,2020年至2023年占比均不足4%。

                          上市公司回購效率

                          持續提升

                          除了回購金額不斷增長,回購規則日趨完善,回購門檻不斷降低外,近年來,上市公司實施證券回購的效率也在逐步提升。據數據寶統計,近5年已完成的A股上市公司回購用時呈現明顯遞減趨勢。

                          2020年,上市公司回購平均用時在200天以上;2021年至2023年,上市公司回購平均用時不斷下降,到2023年,已經降至107.86天。2024年以來,上市公司回購效率繼續提升。截至6月20日,年內上市公司回購平均用時僅68.52天,較2023年同期下降近四成,遠低于往年。

                          上市公司回購用時中位值同樣可以佐證這一結論。

                          2023年,上市公司回購用時中位值為84天,較2020年的回購用時中位值97天減少了13天,降幅近14%。2024年至今,上市公司回購用時中位值繼續下降,最新僅為72天。

                          2023年4月25日,匯川技術發布回購公司股份的公告。僅過一天,公司就發布了回購實施完畢的公告,為耗時最短的回購案例之一。

                          近年來,像這樣閃電出手超短用時回購愈發頻繁,2024年內,中衡設計、朗博科技、興森科技等上市公司回購用時僅為2天。近5年,用時在30天以內的回購,2020年有35起,2022年有79起,2024年至今已有61起。

                          “注銷式回購”頻現

                          4月12日,新“國九條”正式出臺,其中要求,“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納入企業內外部考核評價體系。引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后依法注銷?!?/p>

                          4月30日,滬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4月修訂)》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回購注銷金額可以納入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金額。

                          在政策面的大力推動下,多家上市公司積極制定方案參與市值管理,股票回購熱情進一步提高,A股“注銷式回購”頻現。

                          在這方面,藥明康德算是A股“模范生”之一。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公司股價今年以來表現一般。2月以來,公司先后拋出兩份10億元的回購注銷方案,以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目前,上述回購計劃均已完成。

                          伊利股份此前也已多次進行“注銷式回購”,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公司首次回購股份,并全部注銷。2022年10月,伊利股份第二次發布“注銷式回購”方案,并于2023年5月完成。今年4月,公司再次拋出回購方案,此次回購的股份同樣將全部予以注銷,金額為不低于10億元且不超過20億元。截至目前,伊利股份回購金額達到7269.93萬元。

                          除了直接以注銷為目的的回購,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中途變更回購股份用途,實現“注銷式回購”。

                          今年3月,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基于對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同,公司變更回購股份用途,由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變更為用于注銷并減少注冊資本。公司除注銷1月方案回購的股份外,此次還將2022年3月、9月回購方案合計已回購的7929.12萬股股份全部注銷,以最新收盤價計算,折合市值達到28.62億元。

                          相對于其他目的回購,“注銷式回購”更能彰顯公司對自身價值的高度認可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充足信心。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此前表示,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將回購股份用于注銷,無論是公司數量、注銷股份還是涉及金額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民營企業成

                          回購“主力軍”

                          在上市公司回購方面,民營企業為A股市場主力。以近5年時間為限,民企回購金額高達3473.79億元(包括已完成和擬回購金額),占全部回購金額的比例約62.02%;而中央國有和地方國有企業回購金額合計約928億元,占比16.57%。

                          國有上市公司回購力度弱于民營上市公司,其原因之一在于市值管理在國有企業評價考核體系中占比偏低。2022年5月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方案》,提出探索將價值實現納入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但目前僅有部分央企上市公司開展了相關實踐,未形成“硬”考核機制。

                          上市公司多渠道多角度

                          進行市值管理

                          在政策面的積極催化下,2024年以來,多年未進行回購或增持的上市公司也有了這方面的動作。據數據寶統計,近5年內首次發布回購預案進行市值管理上市公司,截至6月20日,2024年年內有586起,2023年同期為168起,2022年同期為257起,2021年同期為244起,2024年相比往年有較為顯著的增幅。

                          增持方面,年內已有736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有增持動作。相較于往年同期,同樣出現較大幅度的增加。2023年同期為416家,2022年同期為523家,2021年同期為579家。

                          除了主動出擊回購或增持股票,也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自愿承諾1年或更長時間內不減持,遠超此前3個月、6個月的不減持期限。

                          如近期石化機械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中國石化集團資本自愿承諾所持股份自上市流通之日2年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在承諾期間內,因公司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配股而新增的股份,亦遵守上述不減持的承諾。浙江新能控股股東浙能集團承諾的時限則更長,集團承諾未來3年內將不以任何方式主動減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自愿作出較長時間不減持承諾,既能彰顯對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信心,也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維護全體股東利益。

                          穩定股價

                          增強投資者信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上市公司通過回購、增持、特殊分紅等積極行動,有助于市場穩定,亦切實維護了股東權益。

                          回購和增持計劃不僅直接增加了市場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股票的流動性,有助于穩定或提升公司股價,更重要的是,它們向市場釋放出對公司未來發展堅定看好的強烈信號,對于提升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情緒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興業證券認為,回購對于優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結構、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健全投資者回報機制的積極作用逐步凸顯。同時,回購策略超額收益愈發顯著,在新“國九條”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監管層持續強調股東回報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對于回購的關注度。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股東權益最大化”有望成為本輪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線索。注銷式回購通過減少流通股本,提升每股收益和股東權益回報率,增強市場信心,從而在短期內提振股價。

                          長城證券認為,“回購潮”多出現在市場底部階段。在市場低迷時期,股份回購向市場傳遞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同時增加市場上的流通資金,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歷史上股份回購高峰大多發生在市場低迷時期。股份回購的最終目的是增強公司價值。


                        標簽: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_日韩精品无码小辣椒视频_久久九九亚洲精品德国国内产一级